日语在线翻译

貓膩

貓膩

出典:『Wiktionary』 (2016年4月26日 (星期二) 03:14)

表記

简体:猫腻(中国大陆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)
繁体字貓膩(台湾、香港、澳门)

拼音:

国语/普通话
汉语拼音 māo
(猫腻)
māor
(猫儿腻)
māonìr
(猫腻儿)
注音符号 ㄇㄠ ㄋㄧˋ ㄇㄠㄦ ㄋㄧˋ ㄇㄠ ㄋㄧㄦˋ
国际音标
通用拼音 mao nì maor nì mao nìr

意味

貓膩、貓兒膩、貓膩兒)〈〉 北京官話、冀魯官話。

  1. 原指瑣細的事故。現指隱蔽之事,曖昧之事;內情,私弊。
    • 《十月》1981年第2期:
      更有一些為官的、有錢的、近水樓臺的人在幕後進行微妙的,或公然違章的,或表面上符章而實際充滿‘貓匿’的勾當,結果是一些與拆遷無直接關係的人從拆遷中大獲利益。……人們懂得拆遷中會遇到‘貓匿’,因而必須分外精明。
    • 《鍾山》1982年第5期:
      我知道你幹這貓兒匿的事嗎?
    • 《北京晚報》1983年1月19日:
      光研所分房有啥貓兒膩?……貓兒膩就在不公佈過去的住房面積和人口這裡面。
    • 《約會》:
      什麽貓兒溺呀?還不是二歪子上次偷人家東西的事。
    • 馮苓植《貓膩》:
      他恍恍惚惚忆起,自己年轻时候也似乎是个人儿似的。窝囊是有点窝囊,可愣高尚了好一阵子呢!那时候,腿儿还算顺溜,腰也还能伸直,眼镜儿还没这么厚,起码还敢挺着个鸡胸脯儿高喊:生命诚可贵,爱情价更高!也是那时候,自己的媳妇儿个子似乎也没现在这么高,身段儿似乎也没现在这么水灵,一脸菜黄色,据说在乡下还有什么猫腻的事情。但性格温顺,天生一副惹人爱的小可怜模样儿。得!这就足够了。
    • 《北京青年報》2003年8月26日,薛克智《把“本案的具体情况”公布出来》:
      在这个问题上,公众的知情权倘若被有意无意地忽视或怠慢,那只能导致民众过多的猜疑和议论,这无疑会损坏法律的严肃性。须知,欲盖弥彰、模棱两可、扑朔迷离那一套,只能让人感到有什么猫腻藏着掖着似的,这样下去能不影响法院的声誉和尊严吗?
    • 《中國青年報》2012年6月5日,《“肉生蛆”疑点重重,哪一个真正的消费者会如此专业?》:
      倒是当事企业这一嗓子让公众反思多多:‘哪一个真正的消费者会如此专业?’是啊,也正是因为我们不专业,既无法专业取证,也不擅长专业维权,猫腻与潜规则才会有了生存空间,而一次次质量丑闻竟然左右不了一个品牌的命运。
  2. 〉 搞鬼,耍花招。
    • (據《漢語方言大詞典》、《北京方言詞典》)北京官話:“別跟我來貓膩
    • (據《北京方言詞典》)北京官話:“倆人又貓膩呢。

詞源

亦作“貓兒膩、貓膩兒、貓溺、貓兒溺、貓匿、貓兒尿”。《北平風俗類證》(1937年)中作“嗎兒逆”(渾身上有這些個嗎兒逆(按指名牌衣著),才算是闊鬍子)。齊如山《北京土話》(1945年)中寫作“貓兒尿”,注“尿音膩”,意味為“暗藏情節”。陳剛《北京方言詞典》(1985年)中記作“貓兒匿”,意味“內情,多指私弊”以及“搞鬼,使假招子”,指詞源為波斯語 معنی (ma’ni)(“含義、意思”)。賀陽《北京牛街地區回民話中的借詞》中寫作“碼兒妮”,意味為“隱情、陰謀”,同指詞源為波斯語,起初為回民詞彙。徐世榮《北京土語辭典》(1990年)中寫作“貓兒膩”,意為“瑣細的事故,現在多用指曖昧之事,隱蔽之事”,并寫道“據說是阿拉伯語——回語‘瑪兒膩’或譯音‘馬兒密’的變音,原義是‘意義’、‘內容’、‘事故’”。波斯語詞進一步源自阿拉伯語 مَعْنَى‎ (máʕnā),構自動詞 عنى (ʕānā,“思”)。

另一說認為該詞起初指貓排泄小便後以土掩蓋(“膩”、“溺”通“尿”),因而喻指不為人知的事件。對比北京土話“貓兒蓋屎”,指未完全掩蓋、草草了事,比喻做事不負責任、只顧外表而不徹底。並對比方言詞“貓尿/貓兒尿”(北京官話、冀魯官話、膠遼官話、晉語)——對酒的憎稱;“貓兒佞”(北京官話)——小聰明、小計謀;以及“藏貓貓、貓糊”——捉迷藏。

翻譯